7

*****★10/18更新:背對背讀書會105-1★*****
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
101-2第一次段考作文分享

短文寫作(12%)注意:請由右至左直式書寫,格式錯誤者扣3分
  閱讀下列文字,透過這段引文,我們了解一個事件,能對人生產生影響。請根據自己的體驗,描繪出一個事件,並說出這個事件對自己的影響。文長兩百五十字左右(包含標點),不需命題。
為何對於研究記憶這件事情,執著至此?好強的蔡立慧,說了一個很柔軟的故事。「我一出生,我爸媽就讓我住在基隆,跟外婆一起住。她會帶我去菜市場,買菜、吃麵,有時候會坐公車、去醫院。那一天站在馬路上,她忽然看著我說:我們該怎麼回家?那個失落的表情,到現在我還記得……我知道她是真的不認得,最後是三歲的我牽著她回家。到後來,我們才知道,那就是阿茲海默症。」
「我一直以為我忘掉了,但,其實沒有。」每當蔡立慧研究遇到瓶頸與挫折時,常會想到那時外婆的表情。就這樣,四十五年前一個傷痛的記憶,被當年的小女孩化為力量。她無法替已經去世的外婆找回記憶,但只要再努力點、更堅強點,或許有一天,就能替兩千多萬人,把暫時按上「off(關閉)」的記憶開關,重新打開來。 改寫自〈解開百年謎團搶救2,600萬人的記憶〉商業週刊



佳作範文:


302  04  洪政國
        爺爺已經老了,我的爺爺早已不復青春的光彩了。歲月帶走了他的記憶,許多事兒,他也都忘了。他有時分不清白晝與黑夜;有時找不到東西與記憶。然而,那天卻想起了一件事。
        那天下午,只有奶奶、爺爺和我在家,我和奶奶在客廳聽見了房內有聲,進去才知道是爺爺在哭泣。他哭著,眼淚滑過臉龐,滲進了歲月的皺紋,邊哭邊說著:「我的孫子忘記我了,他去南部唸書就忘了我。」眼淚與想念都落下了,那活了八十年的堅強也應聲落下了,現在的他,只想要他的孫子,也就是我的哥哥。奶奶胡亂罵了他神經病,便泛著淚光離開房間。不久,爺爺也睡著,忘了這事。
        但我卻刻骨銘心。這件事讓我在未來學會不憎恨他人,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是脆弱的,那些看似惡劣的人,只是缺乏別人的愛;那些看似快樂的人只是掩飾自己的悲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,而只要我們學會關懷與體諒,一根稻草,它也能長成翠綠而無盡的大草原。

評語:老人的健忘有時會令人不知所措,描寫善忘的爺爺想起孫子,取材本來就容易使人感動,但文中安排了多一層的頓挫,爺爺「哭完、睡著、忘了這事」,令人心情為之糾結難解。末段的體會出人意表,充分顯現作者思考的深度,突破「珍惜家人」的層面,進一步深入看到他人的內心世界,擴大了成長的面向,轉為對生命的關懷,使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,化為更美麗的力量。

302  08  高毅傑
        五月,炎熱的夏天,這天下午媽媽一如往常牽著我的手到醫院看爸爸,當時我才九歲。
        一走進病房我只看到空蕩的病床,裡面沒有任何人,而午間新聞依然播報著。 媽媽放下手邊的東西,衝往櫃檯詢問,才知道爸爸因為高燒現在在診療室。爸爸沒有回來,而是直接住進加護病房,媽媽難忍淚水,而我的心情也糾結在一起。 「真的很抱歉,我們已經盡力了。」醫生說,一般悲傷襲捲而來,我和姐姐被重擊,而媽媽一言不發,直視著加護病房的床位。淚,就這麼流了下來。
        當時我才九歲,那年夏天我被迫成長。這般悲痛影響我很多,我自己去上課,自己走路回家,自己買晚餐,自己寫功課。少了一份關愛,少了一份安全感。
        同樣的年齡我比一般人成熟,因為我必須堅強,代替爸爸保護這個家,讓這個家依然完美、依然溫馨。

評語:以九歲小男孩的眼光,面對爸爸的病重,文中未直寫爸爸的過世,反而有「不忍言」的傷痛,末段被迫成長,少了一份關愛與安全感,卻使自己比一般孩子成熟,轉折沈重而富有堅強的力量。媽媽一言不發的反應,畫面歷歷在目,寥寥數語,情感隨之流露。動人的文章不見得詞藻華麗,只要如本文情感貫串有說服力,平鋪直敘的技巧反而更真摯。

302  14  鄭之皓
        上個月初,我和家人騎著腳踏車出遊。關渡宮旁有個美食區,路過的我們將腳踏車停好,在那裡休息、補充體力。媽媽點了四份蚵仔煎,我吃了一些,不是美味,剩餘的比吃進肚子的多,我一邊抱怨,一邊起身去牽腳踏車。
        在我起身的同時,一個小妹妹跑了過來,用一塊灰抹布擦拭我剛才使用過的桌子,然後把我的盤子拿起,拿去廚餘區清理。這個小妹妹讓人一猜就知道是那蚵仔煎店老闆的女兒,小小的身軀卻如此這般,霎時,濃烈的罪惡感衝擊我的良心,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壞事,要讓她如此辛苦地受這樣的折磨,這不應該是她的童年。
        我開始懂得幫忙,每當用餐完畢,我會主動將餐盤拿給清潔人員;去大賣場結帳時,我會把條碼都轉向收銀員的方向;丟回收時,我會順手將回收物壓扁。 給他人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。這一切,都是那位小小哲學家教我的。

評語:本文由首段愛抱怨、不在乎,轉為為他人多一分關懷,取材由小見大。第二段的罪惡感表現稍突兀,若可多描述小妹妹的形象,例如年齡、外型,可以使情感轉折邏輯更清楚。末段為全文加分最多的部分,對動作的細節描寫,使成長的形象得以落實,也切合了題旨的要求。

302  19  李俐蓉
        每天早上都是媽媽當我的鬧鐘,每天晚上都是媽媽當我的御用廚師,每天假日都是媽媽當我的專屬家教。但再過不久,我也將離開家登上大學入口,面對在外的住宿生活,自行打理一切。
        那一天,清楚的記得,媽媽指導我數學習題,她的手布滿歲月的風霜,提著筆在參考書上筆畫解說,不時地會將書本拉近或往後,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,媽媽的老花眼越來越重,有時還要我唸出上頭的題目。
        從這裡,我發現到人的成長與凋零,我不能總是依賴著媽媽,倚在她的懷裡。 我長大了!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在未來,我也希望能成為媽媽的御用廚師、專屬司機,當媽媽永遠的守護神。

評語:「對媽媽的感恩」此類取材不容易突出,容易流於老生常談或過度濫情,但本文卻能在平實的例子中,流露出真實的情感。首段排比破題,對文句經營用心,第二段媽媽教數學一段尤為精彩,由「手、眼」描寫媽媽的辛苦與衰老,顯現作者細心與體貼,使末段的獨立負責,成為媽媽的支柱更有說服力。而運用三疊句排比收尾,呼應第一段,全文結構完整謹嚴,值得學習!

302  41  謝琬婷
        在那充滿蛙鳴蟬聲的夏夜,規律的演奏被不規律的腳步聲打斷,即將進入夢鄉的我,起身探出門外,看見一個衰老無力的背影,扶著冰冷的牆走向走廊黑暗的盡頭。原來是奶奶的腳在隱隱作痛,每到半夜就會起床走動,我扶著她走了十分鐘才進房睡覺,而往後的每個夜晚也是如此,但奶奶走動的速度一天比一天緩慢,我的心也更加沉重了起來。
        人的生命就如同沙漏,不斷在倒數著生命的盡頭,體力就像沙漏中的細沙,不斷地流失能量。人到老年的時期,必須對抗身體的衰老和病痛,但在這過程中,若有家人的陪伴,便是再幸福不過的事,「把握當下」和家人相處的時間,即使未來充滿變數,也能回憶過往的種種時光。

評語:以聽覺起筆,「規律的蛙鳴」是寧靜的象徵,而「不規律的足音」卻是暗潮洶湧的驚恐,破題的對比充滿緊張感,而後引出自己照顧衰老的奶奶,又是溫馨與傷感,情感多元,層次豐富。末段引出「珍惜家人」的體會,使全文有了正向的力量。

307  33  許雅晴
        我一直都在尋找著紙張的味道。
母親是一位老師,小的時候我總愛賴在她身邊,看著她用粗大的紅色筆頭勾起一個個完美圓弧。記憶中的母親,總是溫柔的笑著,每當我緊緊抱住她,鼻尖便會圍繞著紙張的味道。於是,嗅覺隨著記憶被我保存下來,在母親過世後,我追逐著紙張的味道,然後藉由一次次把回憶喚醒,我便能無止盡地與母親的溫柔相互感應。
        後來,我迷戀上寫作,迷戀上與紙張共處一段稍稍泛黃卻依舊溫暖如冬陽的記憶,並且想成為一個作家。也許,我再也無法確切掌握母親的記憶,然而,我卻在追逐此種記憶的同時,以文字保留下了更巨大而真實的溫度。

評語:將紙張的味道、對母親的懷念、自己走上寫作之路,有層次地結合在一起。嗅覺是最難描寫的,卻也是最無法阻擋的力量,我們可以閉上眼不看,摀住耳不聽,卻無法阻止嗅覺成為記憶中最難以取代的依戀,本文取材獨到,令人動容。



317  16  黃啟豪
        小時候,只要爸爸一休假,就會帶我到公園去打棒球,剛開始,球是爸爸做的,用報紙把它裏成一團球的形狀,再用膠帶黏好它,棒子呢?就是那種海棉材質的樂樂棒,即使只有兩個人的投打對決,也能玩得很盡興,就從接觸到棒球的那一刻,我愛上了棒球。
        我的確很愛打棒球,起初我對棒球的熱愛,只是建立在打安打、奪三振的那種成就感,但是,總會有低潮的時候吧!我還記得我有一陣子因為打擊都揮不到球而沮喪,甚至澆熄了對棒球的熱忱,但爸爸提醒我,並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:「人的表現總會有好有壞,當你處於低潮時,更應該把原因找出來解決才對,不是嗎?」我點點頭,換個方式想:「打球即使被三振了,也要開開心心的,因為人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學習,要好好地享受比賽。」
        長大後的我還是會與爸爸去打棒球,不同的是,球是我做的,比爸爸當初做的,更堅固、更耐用,「爸!要一起打球嗎?」

評語:以與爸爸打球為題材,內容雖然平實,但生活化的取材具有說服力,首段詳述爸爸製作棒球的細節,畫面感十足,末段再與「自己做球」相呼應,傳遞了成長、傳承的溫暖。文中以低潮的情節建構成長,如能加上爸爸說完話後,自己在心境上有何轉變,架構可更完整。這是一篇看完會有溫馨感受的好文章!

317  27  林怡安
 這天放學回家,一打開門,一片寂靜,少了平日母親帶著溫柔的笑臉對我說:「妳回來啦!」一回神,才想起——母親住院了。
    放下書包,走進浴室將髒衣物丟進洗衣籃,抱著洗衣籃來到陽台,又將衣物丟進洗衣機,按下啟動鍵。將冰箱的隔夜菜一道道拿出來微波加熱,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客廳吃著晚餐。這樣的日子也差不多過了一個禮拜,心中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:原來這就叫長大。
    父母的肩膀是無法靠一輩子的,還是必須長好翅膀學會自己飛翔的。獨立,似乎已經是我這個年紀必須去面對、體會的一件事。原來一直吵著要的自由就是如此,要負責、要堅強、要獨立,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片自己的天空。所以是時候要「自由」了!

評語:由母親住院想起自己要獨立,文中有淡淡的無奈與成長的堅定,第二段開頭一連串動作的敘述,呈現的畫面背後似乎處處可看到平日母親工作的身影,令人鼻酸,末段由敘入議,「原來一直吵著要的自由就是如此」,充分表露「成長」令人期待卻也失落的心境,文末亦有堅強面對的正面意向,值得肯定!


317  28  林容琦
         鯨魚擱淺了,在某個白色沙灘上。
        這是在我小時候偶然看到的一則報導,那時我以為鯨魚是魚,牠只是因離水而死。長大一點後,知道牠是哺乳類,也是呼吸空氣的,真正的死因是牠的身體承受不住牠的重量,被自己壓死的。
        雖然這只是大自然中的小事,卻給我引發了無限想法。在海中悠游、世上最大的動物,一上岸卻比誰都脆弱,讓我了解到適才適所的道哩,每當生活陷入低潮,我總會想到鯨魚,想起這世上一定會有某個領域能讓我徜徉悠游,在這裡我顯得渺小,到了那裡我能稱王,想到這就會覺得心裡舒服點。
        明白自己生命中的限制,找尋屬於自己的一片大海,我,不想當擱淺的鯨魚。

評語: 由鯨魚擱淺引申到「適才適所」,想法獨到深入,是值得推薦的人生小品。首段短短兩句,具有懸疑的效果,引人入勝,第三段將報導內容轉為省思,有出人意表的驚喜,末段「我,不想當擱淺的鯨魚」,令人不禁掩卷長思,語盡而情未盡,餘韻十足!

317  32  曹嘉玲
        還記得那是國三時發生的事。
        在幾次的模擬考過後。老師為了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落點大概在哪個學校,於是發給了我們一張各個高中的分數表。當時的我,正抱著緊張的心情看著那張表。這時一位平常功課表現得不錯的同學走了過來,並對著我說:「妳不用再看了啦!我覺得你看PR六十以下這部份就好啦!何必看PR80以上的學校呢?反正你又上不了!」
        當下的我,在心中立刻燃起了一把怒火:「想不到我竟然被她看扁!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』,我下次一定要贏過你!」於是好勝的我開始日以繼夜的拚命讀書。最後,我超越了她,但和她不同的,我沒有去嘲笑或反諷她。經過了這件事,我體會了被諷刺的痛苦,也學到了謙虛的重要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這也是我日後待人處事的準則。

評語: 將生活中遭嘲笑的挫敗,轉化為自我成長與進步的動力,取材簡單但可運用靈活的標點變化,使文章的衝突感更具體,末段除了體會被諷刺的痛苦,還能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不去反諷對方,使成長的表現更進一步提升。

317  39  蘇育萱
        猶記得,高二暑假的某天。頭頂著炙熱的太陽,我來到了嘉義海邊的小漁村協助義檢。
當地有許多從事海產養殖的爺爺、奶奶,他們忙完各自的漁事後,三五好友,左鄰右舍的前往義檢的會場。閒暇時,我和其中一位奶奶閒話家常。當她提到自己孩子、孫子在外地工作、讀書都小有成就時,那興奮的神情洋溢在她的臉龐。這讓我想起同樣也是住在雲林的外婆,子孫皆不在身旁的她,好嗎?
        隨即拿起電話,和外婆噓寒問暖一番,接著她以臺灣國語的腔調問到:「都放假了,要什麼時候回來呢?」當外婆說完這句話的同時,我早已熱淚盈眶。小時候總巴望著快放假,快回外婆家的我,曾幾何時我卻成了拿課業當藉口,連電話都不常打回去的孫女了。回答完外婆後,查了火車的時刻表,我趕上最近一班往外婆家的火車。
看到飛奔入家門的我,外婆興奮的神情洋溢在她的臉龐,這時的我才發現到,外婆的容貌和記憶中的差好多。和她住了一星期,陪她到廟裡當志工,到田裡灌溉,讓我領悟到,人生中最大的幸福,就是陪伴在長輩們的身旁。

評語: 儒家常說的「推己及人」,這篇文章卻提供了反向的思考,由對他人的付出領悟到該珍惜自己的家人。漁村奶奶和作者外婆的呼應,使文章前後的有了明確的連結,然或許限於字數,情境的細節無法呈現,若能依本文脈絡進一步引申,可以成為一篇動人的親情小說!

317  41  羅慧敏
        在小六之前,我並不喜歡冬天。總覺得又濕又冷,難受得很。但在小六的某個星期四午後,我轉變了自己的想法。
        那個冬日午後,沒有半點陽光。灰暗的天空下寒風不停從窗邊縫裡鑽進教室,使得一向怕冷的我,心情更是「烏雲密佈」。一邊摩擦著雙手看書自習,一邊心裡暗怪自己怎會忘記帶暖暖包出門……
        「碰!」突然間,一個物體忽然「空降」到我桌上。沿著視線望去,是好友一臉寫著「快用吧」的溫暖微笑。我以唇語道謝後,我們便各自繼續投入書的懷抱。握著暖暖包,溫熱從指尖一路傳遞,不僅溫暖了身,還溫暖了心。
        自那之後,在每個仍舊陰寒濕冷的冬季,握著暖暖包的我,心中不再烏雲密佈,我開始喜歡在暖暖包上畫上一個陽光笑臉,那暖陽顯得璀燦耀眼,也使得我漸漸喜歡上冬季。它不再是寒冷的代名詞,而是個溫馨動人的美好季節!

評語:好友的關懷為濕冷的冬季帶來溫暖,文中「不著一語」各自繼續讀書的描述,更是「此時無聲勝有聲」的心有靈犀,將具體的暖暖包與抽象的溫暖友情虛實呼應,聯想合情合理!第三段「碰」的一聲,是全文唯一的聽覺效果,卻是由「無語」的暖暖包發出,人可言未言,物無言卻有聲,讓文章更富變化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